English
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介绍
机构设置
中心领导
人事机构
历史沿革
联系我们
新闻动态
中心新闻
图片新闻
媒体关注
中心简报
科技简讯
研究体系
光与冷原子物理研究部
单分子物理与化学研究部
低维物理与化学研究部
纳米材料与化学研究部
纳米催化与能量转化研究部
分子与细胞生物物理研究部
神经环路与脑认知研究部
分子医学研究部
Bio-X交叉科学研究部
理论与计算科学研究部
尖端测量仪器研究部
先进材料制备与微纳加工平台
综合表征与测试平台
高端研究平台
研究成果
研究进展
论文与专著
专利
获奖
研究队伍
两院院士
人才队伍
招聘信息
研究生园地
教学管理
园地风采
创新中心
文档下载
合作交流
学术交流
国际合作
招生就业
招生培养
就业信息
通知公告
公告通知
学术报告
文档下载
党建园地
新闻动态
中央精神
学校动态
理论学习
重要评论
组织架构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搜索结果
搜索结果
07
2021-01
【人民日报】做跳起来才够得着的科研
“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研制团队成员,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陆朝阳——本报记者 喻思南陆朝阳(左)和潘建伟在实验室。中国科技大学供图 核心阅读 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陆朝阳是国际量子科学领域走在...
07
2021-01
【中国科学报】科学家成功组建天地一体化量子通信网络
本报讯 中国科学家利用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和“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成功组建了世界上首个集成700多条地面光纤量子密钥分发链路和两条卫星对地自由空间高速量子密钥分发链路的...
07
2021-01
【安徽日报】我国构建全球首个星地量子通信网
成功实现跨越4600公里的星地量子密钥分发 本报讯(记者 陈婉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月7日宣布,中国科研团队成功实现了跨越4600公里的星地量子密钥分发,标志着我国已构建出天地一体化广域量...
07
2021-01
【文汇报】“京沪干线”构建量子保密通信网络雏形
本报讯(首席记者 许琦敏)32年前,人类历史上首次量子通信在实验室诞生,传输了32厘米。而今,经过两年多不间断运行,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的稳定性、安全性均...
07
2021-01
【安徽日报】在量子世界“20年磨一剑”
本报记者 陈婉婉 我国建成地球上最大、最先进的量子密钥分发网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月7日宣布,中国科研团队成功实现了跨越4600公里的星地量子密钥分发,我国构建的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
07
2021-01
中国科大成功验证构建天地一体化量子通信网络的可行性
北京时间1月7日凌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陈宇翱、彭承志等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组、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及中国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跨越4600公里的天地一体化量子通信网络”(An integrated space-to-ground quantum communication network over 4,600 kilometres)的论文。
07
2021-01
中国科大成功验证构建天地一体化量子通信网络的可行性
北京时间1月7日凌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陈宇翱、彭承志等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组、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及中国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跨越4600公里的天地一体化量子通信网络”(An integrated space-to-ground quantum communication network over 4,600 kilometres)的论文。
06
2021-01
化学家打出最复杂的“结”
一个无穷无尽的结状分子。图片来源:David A. Leigh 本报讯 化学家创造了一种分子,形成了一个叫作“永结”的结构,这是迄今合成的最复杂分子结之一。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化学》。 分...
05
2021-01
中国科大揭示了E3泛素连接酶识别羧基端精氨酸-降解决定子的分子机制
高等真核生物细胞通过降解清除不需要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以维持胞内蛋白质分子的正常水平及功能,该降解过程主要通过依赖于泛素的蛋白酶体系统(UPS)。在UPS通路中,泛素活化酶E1、泛素结合...
05
2021-01
中国科大揭示了E3泛素连接酶识别羧基端精氨酸-降解决定子的分子机制
高等真核生物细胞通过降解清除不需要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以维持胞内蛋白质分子的正常水平及功能,该降解过程主要通过依赖于泛素的蛋白酶体系统(UPS)。在UPS通路中,泛素活化酶E1、泛素结合...
05
2021-01
科学家合作发明全新中性锌空气电池
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青年研究员王飞团队通过国际合作开发了一种可充电锌空气电池。日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 锌空气电池具有高理论能量密度、高安全性、低成本等优点,是一种具...
04
2021-01
【科技日报】量子计算正从“玩具”变成“工具”——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
本报记者 毕文婷光量子干涉实物图 受访者供图视觉中国供图潘建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量子通信未来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扩大量子通信网络的有效覆盖范围,包括实现量子通...
04
2021-01
分子超快行为精密测量与调控
报告摘要: 微观结构决定物质的宏观属性,这也是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基础。从光学显微镜的发明到X射线衍射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们探索自然的能力,但主要集中在稳态信息的获得,而微观...
04
2021-01
2019级1班关于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主题班会
12月30日,2019级微尺度硕士博士一班开展了关于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的主题班会,本部和上海研究院的同学们都积极参与了此次班会。 首先班主任金顺玉老师就此项法规的重要...
03
2021-01
【安徽日报客户端】量子启航二十年
近日,潘建伟教授在墨子沙龙公号推出一篇《告别2020年:科大南迁五十年,量子启航二十年 》文章,对量子的发展作了详细的阐释。下面全文转载如下:(摄影:马潇汉) 五十年前,中国科学...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
813
814
下一页
尾页
电话:+86-551-63606123,63607614 传真:+86-551-63606266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
Copyright 2003 - 2018 www.hfnl.ustc.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皖ICP备05002528号 网站访问统计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浏览旧版
|
科大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