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018-12
中国科学家首次观测到化学反应中的“几何相位”效应
1927年波恩-奥本海默近似(Born-Oppenheimer Approximation)是研究分子等量子体系最为重要的基石。在这一近似下量子动力学研究一般忽略非绝热相互作用且只考虑最低的绝热能电子态。但是,当量子体系存在锥形交叉如狄拉克锥(Dirac Cone)时,波恩-奥本海默近似在处理这些量子体系时就可能失效。半个多世纪以前,科学家发现在波恩-奥本海默近似或绝热近似下,必须引入“几何相位”(Geometric Phase)才能在绝热近似下准确描述这些体系的量子动力学行为。而引入“几何相位”对于量子体系的动力学行为会产生明显的效应,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几何相位效应。几何相位效应在很多重要物理体系中存在,如众所周知的量子霍尔效应中的一种重要的情况就是由于电子的几何相位效应所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