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关注

【合肥晚报】中科大教授再获菲涅尔奖

时间:2017-07-07 01:46:00 来源:合肥晚报|

  继潘建伟、陈宇翱后,陆朝阳是第三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科学家

  记者从中国科大获悉,欧洲物理学会近日宣布,授予该校陆朝阳教授2017年度菲涅尔奖,以表彰其“在量子光源、量子隐形传态和光学量子计算方面的杰出贡献”。陆朝阳是第三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科学家,此前,2005年和2013年的菲涅尔奖分别颁发给了中国科大的潘建伟教授和陈宇翱教授。
 
  菲涅尔奖以19世纪伟大的光学家菲涅尔命名,是欧洲物理学会设立的奖励量子电子学和量子光学领域35岁以下青年科学家的国际最高荣誉,每两年颁发一次,每次奖励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各一人。
 
  学成归国 破格成为中科大最年轻教授
  低调、内敛、安静、执着,在陆朝阳身上,有着明显的中科大人的气质,在荣誉面前,他们始终把团队放在第一位。在量子物理研究领域,中科大量子物理研究团队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年轻团队。2016年,代表中国自然科学领域最高奖项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在万众瞩目中揭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彭承志、陈宇翱、陆朝阳、陈增兵为主要完成人的“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团队获此殊荣。值得一提的是,该团队的成员均为70后、80后青年科学家。
 
  陆朝阳结缘量子,始于2003年的秋天。2000年,陆朝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三时,正在选择硕士研究方向的他,在一次校园聚会上结识了归国不久的潘建伟老师。当潘建伟向一批本科生描绘起奇幻瑰丽的量子世界时,陆朝阳立马受到了感召,随后,已经取得校内研究生保送资格的他,放弃了原先的微电子专业方向,改为从事量子物理研究。
 
  2008年,陆朝阳走出国门,进入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转向固态量子光学的研究。在此期间,他首次实现了单电子自旋的非破坏性测量,为固态量子计算解决了基础性难题,该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2011年年初,即将博士毕业的陆朝阳成为入选比例仅有1%的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的研究员。陆朝阳坦言,他与潘建伟老师有一个“君子之约”,学成后立马回归,报效国家。“潘老师之所以送我出来,是他对于团队建设的提前‘布局’,让我们了解、学习国际最前沿的技术,把新的理论和方法带回国。”
 
  热爱科研 他说和天地对话非常美妙
  作为潘建伟团队重要成员之一,陆朝阳在包括《自然》、《科学》等在内的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他和同事完成的“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成果荣登英国物理学会评选的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突破”榜首,高品质单光子源方面的成果入选美国光学学会评选的2016年度“国际光学重大进展”。2017年,他和同事在实现十光子纠缠的基础上,构建了用于玻色取样的多光子可编程量子计算原型机,在国际上首次演示了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能力。
 
  28岁就成为中科大的教授,陆朝阳的经历在外人看来,令人仰慕。近年来,陆朝阳入选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但是在荣誉面前,他非常谦逊,在采访中,他说过,中国科大向来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年轻的科研工作者都非常优秀,非常努力,一定会有人很快刷新这一纪录。
 
  “做科研就是和天地对话,扩展人类的知识,探寻新的原理和方法。当你发现了一个地球上70多亿人都不知道的新东西,而且这可能在将来改善每个人的生活,这个感觉是很美妙的。”陆朝阳说,做科研工作可以聆听自己的梦想,跟随自己的兴趣。这种工作的本质就是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一直在创新,挑战新高度,完全不是大家想象得那么枯燥。
 
  合肥晚报 合肥都市网记者 杨赛君
  http://epaper.hf365.com/hfwb/html/2017-07/06/content_312710.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