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新闻

我校潘建伟教授等的成果入选2004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

时间:2004-12-02 02:02:00 来源:

121,由美国物理学会评选的2004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The Top Physics Story for 2004)揭晓,我校潘建伟研究组的论文“五光子纠缠和终端开放的量子态隐形传输”榜上有名,这是美国物理学会首次将中国科学家在国内取得的研究成果选入国际物理学年度十大进展。

 

 

 

 

 

 

 

潘建伟教授和他的同事杨涛、赵志等首次实现了国际上长期以来公认的高难课题“五粒子纠缠态的制备与操纵”,并利用五光子纠缠源在实验上演示了一种更新颖的量子态隐形传输,即“终端开放”的量子态隐形传输。实验中,他们在不确定选择某个粒子作为量子态输出终端的情形下,先将一个粒子的量子态隐形传输到另外多个纠缠着的粒子上,尽管这些粒子分距遥远的异地,但他们发现只须通过适当操作,就可将输入的量子态在任意选定的一个粒子上读出。

潘建伟等人的上述成就引起了众多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自然》杂志称赞说:“尽管五粒子纠缠的实现非常困难,但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潘建伟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完成了这一壮举。这种新颖的量子态隐形传输是量子纠错和分布式量子信息处理所需要的关键技术。他们的实验方法在量子计算和多粒子量子通信中将会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成果今年71日发表在国际物理学权威杂志《自然》上,曾在第一时间被美国物理学会和欧洲物理学会同时以专题形式报道,被誉为“多粒子纠缠态实验研究上的重大突破,将极大地推动量子纠错和网络化量子信息处理的实验探索。”这也标志着我国在多粒子纠缠研究方面已经成功超越欧美等国,在量子信息研究领域跃居国际领先水平。

刚刚荣获第15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的潘建伟今年34岁,1992年毕业于我校近代物理系,1999年获维也纳大学博士学位。他多年从事量子信息学领域的研究并获多项重大成果。1999年,他的研究成果还入选了《自然》杂志百年经典论文。200310月,他由于在自由量子态隐形传输以及纠缠态纯化实验实现上的重要贡献,被奥地利科学院授予ErichSchmid奖,成为我国科学家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