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关注

[潘建伟]在中国建起世界一流量子物理实验室

时间:2013-05-15 03:22:28 来源:中国科大新闻中心|http://news.ustc.edu.cn/

■潘建伟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深刻理解,科学技术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感受到科技工作者所肩负的责任。据统计,清代我国的国民总产值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0%以上,但由于长期科技落后等诸多原因,使得中国遭受西方列强近百年的侵略,社会经济也一再衰落,到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国际经济总量已不足5%。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伟大感召之下,一大批留学欧美的爱国科学家纷纷回国,完成了“两弹一星”的壮举,奠定了我国稳固的大国地位,我们国家才能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发展。改革开放30余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传统的经济发展大多依赖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可持续发展上面临着种种困难。正因为此,党和国家及时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形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发展战略,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出口一亿条裤子,才能换一架飞机”的被动局面,从传统劳动密集型经济,转变为先进的技术型经济,需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作用,也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渴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的一分子,我个人选择了量子科技作为科教报国、科技强国的具体途径,并出国学习。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1996年,我第一次见到我的导师时,他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你的梦想是什么?”我回答:“将来在中国建一个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实验室。”
  此后,我一直为实现这个美好的梦想而不断努力。2001年,在中科院和有关科教主管部门支持下,我们开始在中国科技大学组建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实验室。量子信息领域是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多学科交汇领域,需要各方面人才、技术和较高强度经费支持,需要与世界上最优秀的多个科研团队进行合作,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考虑这一学科背景,在科学家的支持之下,2003年至2008年,我在国内、国外两头跑,在欧洲通过各种渠道筹措经费支持,从国内招收研究生和博士后,为我国培养原子量调控方面的研究力量。
  2008年,在完成了充分的技术积累和人才储备后,我辞去了海德堡大学的教职,回国工作,同时将在国外的实验装置陆续搬回科大,并将10余位优秀科研人才从国外引进到科大。经过10余年努力,我们的团队成为在量子信息领域能够开展全面系统性实验研究的少数几个团队之一,不仅在量子信息领域做了一些工作,而且在量子通信技术方面有良好的基础,有望不久将来在国内形成量子通信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国家的信息安全和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有益的贡献。
  由于我国在量子通信方面的技术积累已经比较充分,去年底在中科院的领导下,经过多方沟通,迅速启动了量子科技的实验卫星先导专项,目的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卫星的全球化广义量子通信,这再次体现了中国的效率。
  我的导师也因此主动提出,与我们开展合作,开展空间量子实验,希望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实现欧洲和亚洲之间的广义量子通信。回忆起当年我的导师问我的关于“梦想”的问题,我深刻体会到,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我们在国内一定能够拥有比国外更广阔的事业发展空间。
  当然,客观地讲,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受到一些困扰,前几年我在国内、国外两头跑,就受到一些人的误解,直到我回国工作的初期,仍然被质疑是否真正回到国内。另外,随着团队规模不断壮大,我们在寻求稳定的经济支持上,也遇到一些困难,我本人也被诸多事务性工作占据大量精力,真正从事科研工作时间被一再压缩。但我们始终坚信,我们所从事的事一定是对国家有益的事,我们一定也能够得到国家的支持,并把它做好,通过不懈的沟通,我们所面临的困难都或多或少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我回国工作以来的感悟,正如一位我所敬仰的九三学社老一辈科学家曾对我讲过的,“要做中国特色的、世界水平的科研工作者”,愿与大家共勉。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本文摘编自作者在2012年“我的中国梦”主题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座谈会的发言)
  中国教育报2013-4-1 一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