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新闻

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ICQD)成功举办月度演讲百期系列活动

时间:2025-10-12 11:18:07 来源:中国科大新闻网

10月10日,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ICQD)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区物质科学教研楼三楼会议室举办月度演讲第100期系列活动。该活动分为上、下午两场,分别由薛其坤院士主讲《非常规超导》及王恩哥院士主持《量子材料的起源、现状与未来》研讨会。活动吸引了校内外数百位嘉宾与师生,取得了圆满成功。

ICQD月度演讲是中心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旗舰型学术活动。上午的开幕式上,ICQD联合创始主任张振宇教授回顾了月度演讲十余年来的发展历程,向历届演讲人以及长期支持ICQD的各界同仁致谢,并转达了联合创始主任侯建国院士的祝贺与问候。十余位国内凝聚态领域的月度演讲报告人也齐聚现场,包括香港大学沈顺清教授(第14期)、浙江大学马琰铭院士(第15期)、复旦大学沈健教授(第18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封东来院士(第21期)、北京大学王恩哥院士(第22期)、复旦大学龚新高院士(第29期)、武汉大学徐红星院士(第30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牛谦教授(第41期)、西安交通大学闵泰教授(第66期)、上海交通大学贾金锋院士(第82期)、南京大学王牧教授(第93期)、南方科技大学薛其坤院士(第100期),以及已接受邀请的浙江大学林海青院士(第102期)。ICQD资深成员董振超教授、曾长淦教授等也参与了活动。

9C723FA52B939B24DD2B2549E2C_636F754F_27354(1).jpg

8F4A64FB44D05F2FC13C3006CA7_4114940B_4A5FA(1).jpg

接下来,薛其坤作《非常规超导》的精彩报告,由封东来主持。薛其坤围绕铜基、铁基、镍基等三类高温超导体系,分享了其团队十多年来基于表面、界面与薄膜等超导平台持之以恒地探讨超导机理、发现超导体系、提高超导温度的一系列原始灵感、挫败与收获,指出掌握独特的实验技术对凝聚态实验物理学家的至关重要性,并强调了同位素效应与相敏实验在阐明超导机理研究中的核心作用。此外,他鼓励在场师生以“非常规”思维开展科研,并倡导包容、开放的学术氛围。报告内容深入浅出,现场座无虚席,交流气氛热烈。报告结束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常进院士为薛其坤院士颁发了第100期纪念证书,并与现场嘉宾合影留念。

304A3D7664AA1B8403B52832314_1983BD56_4AEA0(1).jpg

下午的圆桌研讨会由王恩哥主持,与会嘉宾与数十位年轻老师围绕“量子材料的起源、现状与未来”展开了深入、热烈的交流与讨论。讨论会先由王恩哥简介了自己在1996年首次提出“量子材料”这一概念的背景与因缘。接下来,分别由马琰铭介绍了团队在高压LaSc2H24体系中实验上观察到室温超导的最新突破,龚新高分享了“AI physics”在新型材料高效预言中的巨大潜能,林海青介绍了团队新发现的超导温度与电子关联强度的普适性标度关系。之后,与会者回顾了近三十年来国内学者在量子材料领域所取得的代表性成就,并展望了未来研究中的机遇与挑战。

44401FA4324D1C4D0884C63978F_9C680328_277BC(1).jpg

经过十余年的打磨,ICQD月度演讲已成为中国科大推动跨学科深度交流与国内外合作的重要平台。第100期活动的成功举办,既是对以往学术积累的回顾与总结,也为新一轮的交流与合作开启了征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