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 | 光钟研究进展及秒定义变革 |
报告人 | 房芳 研究员 |
报告人单位 |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
报告时间 | 2025-09-23 10:00:00 |
报告地点 | 物质科学教研楼B0902会议室 |
主办单位 |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ICQD) |
报告介绍 | 报告摘要: 冷原子操控及光梳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光钟技术进步,光钟的频率稳定度比现行铯原子喷泉钟高2个数量级,将显著提升时间基准的精度,推动导航、通信、基础物理研究等领域的变革。美国JILA研制的锶光晶格钟和NIST的铝离子光钟以及中科院精测院的钙离子光钟不确定度都进入E-19的量级。为应对秒定义变革,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开展了锶光晶格钟和镱离子光钟的研究。锶光钟的不确定度已达到2.7E-18,镱离子光钟3.5E-18,分时自比对频率稳定度进入E-18量级,用两种方法开展了绝对频率测量均优于3E-16。国际时间频率咨询委员会针对光钟的发展提出了秒定义修改的方案及路线图。路线图规定了秒定义修改需要的光钟本身技术指标要求、光钟比对技术指标要求以及后续应用等一系列的要求,争取能够在2030年的国际计量大会上最终确定。 报告人简介: 南开大学物理系本科和硕士,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博士后。1996-2001南开大学物理系教师,2010入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现任计量院副院长。目前兼职国际时间频率咨询委员会和国际单位制咨询委员会中国代表,国际秒定义修改工作组专家/修改选项工作组共同组长,国际基准钟工作组组长,全国时间频率计量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计量测试学会时间频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量子计算与测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工信部信息通信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和北航博士生导师。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1完成人,并获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质检总局科技兴检一等奖。入选2020 科技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WR计划),全国创新争先奖状,百千万人才工程及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近5年主持的项目主要包括,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专项项目负责人,科技创新2030子课题负责人,以及市场监管总局科技项目和国家自然基金等。主要从事冷原子微波钟、离子光钟和时频计量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