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新闻

细胞动力学前沿国际论坛在合肥圆满召开

时间:2024-04-09 21:16:48 来源:中国科大新闻网

  细胞动力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 量化研究生命活动功能蛋白机器与细胞器分子时空动力学特征与调控规律。为推动细胞动力学科教融合的系统深入与国际化,无膜细胞器与细胞动力学教育部实验室与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细胞生物学会、JMCB杂志主办的细胞动力学前沿论坛(JMCB-MOE Key Lab Joint Symposium: Frontiers in Cellular Dynamics)于4月5日至7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胜利召开。来自英国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大学、美国洛克菲勒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科技大学、新西兰奥塔哥大学、韩国首尔国立大学、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膜细胞器与细胞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中心的13位报告人分别介绍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


1.jpg


细胞动力学沿论坛合影


  无膜细胞器与细胞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姚雪彪教授主持开幕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常务副书记臧建业教授代表学校致欢迎词,他对关注和支持科大发展、支持本论坛举办的领导与专家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对细胞动力学前沿论坛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与交流,促进我校细胞动力学学科的蓬勃发展。姚雪彪代表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对外交流工作委员会对论坛的胜利召开表示祝贺,希望该论坛成为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对外交流的窗口与协同的纽带。


  应国际细胞生物学联盟(IFCB)的请求,本次研讨会通过JMCB实况转播了研讨会的5个报告,对细胞动力学的国际交流合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2.jpg


无膜细胞器与细胞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姚雪彪教授主持会议


3.jpg


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常务副书记臧建业教授致辞


  英国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David Barford教授作大会首场题为“Insights into mechanism of chromosome segregation from kinetochore structures”的主旨报告,他的科研团队基于结构解析CENP-A核小体与CCAN复合物的动态组装,还解析了出芽酵母外层动粒Ndc80和Dam1环复合物组装在微管上的冷冻电镜结构,为深入探索着丝粒复合物的功能奠定了研究基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双聘教授毕国强作“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synaptic vesicles revealed by cryo-ET ”的报告,通过系统优化光学、电子学和机械方面的设计,开发了新型荧光显微镜,并在自由活动的小鼠上实现了对四个海马亚区神经元钙活动的同步成像,用于探索动物在感知、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神经元级别的跨脑区协调作用。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学Hironori Funabiki教授作题为“Navigating DNA methylation on chromatin” 的报告,他的科研团队聚焦于确保细胞分裂时所有复制的染色体都均匀地分布到子细胞中的多种分子机制,利用超高分辨显微镜、Cryo-EM等技术研究染色体分离机制的缺陷导致肿瘤发展。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许瑞明教授作题为“Mechanism of de novo nucleosome assembly”的报告,研究团队解析了人源染色质组装因子CAF-1、CAF-1与组蛋白H3-H4及核小体组装中间态Di-tetrasome等复合物一系列近原子分辨率三维结构,揭示了CAF-1结合组蛋白并介导右手螺旋核小体组装中间态形成的结构基础。 清华大学俞立教授作题为“Migrasome, from basic biology to therapeutic potentials”的报告,综合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方法,以不同模式生物为模型研究新细胞器迁移体Migrasome的形成机制与功能。


  新加坡南洋科技大学Guillaume Thibault教授作题为“Conserved roles of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in protein and lipid homeostasis”的报告,展示了膜组成的复杂多样,介导细胞器的互作,解析了基于未折叠蛋白和内质网的应激反应的膜稳态调控机制,为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帕金森病、2型糖尿病提供研究基础。韩国首尔国立大学Yongdae Shin教授作题为“Learning by building: synthetic biomolecular condensates”的报告,利用可编程的DNA互作和光遗传学元件开发可控核酸凝聚物,为生物大分子相分离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新加坡国立大学Yih-Cherng Liou 教授作题为“NuSAP Functions: Chromosome oscillation and Centrosome integrity”的报告,介绍了NuSAP是与微管相关的蛋白质,在稳定纺锤体微管中起关键作用,用3D延时活细胞成像来监测NuSAP在染色体振荡中的对其幅度和速度的影响,保证中期振荡促使染色体精确对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膜细胞器与细胞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符传孩教授作题为“MAPK-mTOR signaling regulates mitochondrial morphology and function”的报告,介绍研究团队通过综合利用酵母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微流控芯片、高分辨率活细胞显微镜观察等先进技术手段,解析微管细胞骨架阵列形成和线粒体与胞内其它细胞器互作的分子基础和调控机理,研究微管骨架形成、细胞器互作异常与病理的关联。新西兰奥塔哥大学Peter Mace教授作题为“Distinct roles of adapter proteins in COPI-based transcriptional control”的报告,揭示了基于COPI的转录调控机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超教授作题为“C-degron recognition by CRL2 E3 ligases and its implication in PROTAC design”的报告, 解析了CRL2APPBP2的结构及其识别degron的分子机制,为未来设计靶向CRL2APPBP2的小分子抑制剂和PROTAC分子提供了基础。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大学Viji Draviam教授作题为“Regulation of Microtubule-mediated forces that control human cell division”的报告,展示研究组将活细胞显微镜与分子、计算和生物化学技术相结合,揭示了基本的细胞分裂机制,还发现其促进非整倍体(染色体数量不规则)的分子损伤导致侵袭性癌症的特征,为开发药物提供新策略,发掘新的微管靶向药物。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王志凯研究员作题为“CSPP1 stabilizes microtubules by capping both plus and minus ends”的报告,展示了CSPP1蛋白的微管正端加帽功能。


4.jpg


细胞动力学沿论坛报告人及合影


  国际学术报告讨论期间,David Barford教授与中国科协“英才计划”生物团队学员交流,提出了职业成功的培养策略与成功科学家的激发潜质,勉励学子养成健康科研的习惯,与时俱进、不负韶华。与会专家在会议期间参观了细胞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他们称道了中国政府对基础研究的大力支持以及中国生命科学研究取得的巨大进步。


  最后,姚雪彪教授主持闭幕式,为研讨会的精彩报告做了点评,感谢所有报告人的精彩报告、组委与志愿者的辛勤工作、会议参与人员的积极互动。他期待此次会议将对细胞动力学学科发展与协同攻关产生推动作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医学部常务副书记兼副部长臧建业教授、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王志凯研究员、李赛研究员、宋晓玉副教授、杨丰瑞博士、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陈正军研究员等参加了研讨会,并与到会专家就科研合作与人才联合培养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会议期间,到会专家参观了科大与细胞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本次国际研讨会由刘行教授、高新娇副研究员具体负责,无膜细胞器与细胞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和JMCB杂志联合主办,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对外交流工作委员会、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结构与行为分会、细胞动力学与化学生物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协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