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新闻

我中心3位老师获第二期腾讯“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资助

时间:2023-10-31 16:30:36 来源:中国科大新闻网

  10月30日,腾讯新基石科学基金会公布了第二期“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资助名单,我中心薛天、陈宇翱、彭承志3位老师入选资助名单。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是一项聚焦原始创新、鼓励自由探索、公益属性的新型基础研究资助项目,重在“选人不选项目”,支持最有潜力、最有胆量、最有抱负的科学家“从0到1”,探索人类未达之境。2023年第二期“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共资助46人。


  我中心获奖人简介:


1.jpg


  薛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助理,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讲席教授、博导,微尺度交叉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神经环路与脑认知部”主任,中科院脑功能与脑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致力于视觉神经和眼科领域的基础与转化研究,围绕视网膜和感光细胞的功能与疾病、光感受脑神经环路、视觉再生修复等方面。至今共发表SCI论文60余篇,多篇通讯作者论文发表在Cell(3篇)、Nature、Nature Neuroscience等学术期刊,被引用6000余次,h-index 35。曾获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2012),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2013)、杰出青年基金(2019)、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负责人(2021),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2013、2020),中国科学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负责人(2021),国际研究资助组织Human Frontier Science Program (HFSP) Young Investigator Grants(2014),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生理学)负责人(2023)。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生物学、生物工程)、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第三届中国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生命与健康领域专委会委员、中国生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神经学会和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常务理事等学术任职。获2022年“科学探索奖”、“第十三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张香桐神经科学青年科学家奖”、2022和2020年中国神经科学重大进展、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Cell杂志2019年最佳论文、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等。


2.jpg


  陈宇翱,物理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大人才工程获得者,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pticaFellow),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2008年获得德国海德堡大学博士学位, 曾先后在德国海德堡大学、美因茨大学、马普量子光学所从事研究工作。2011年入选中组部首批国家创新人才计划青年项目回中国科大工作。长期从事量子物理基础实验研究,致力发展光与冷原子量子调控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并获得广泛的关注。迄今,在Nature(8篇)、Science(3篇)、Nature Physics/Photonics(20篇) 、PNAS(3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s/X(47篇)等七个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1篇。主持和参与的研究成果多次入选英国物理学会(3次)、美国物理学会(3次)、《自然》杂志(3次)评选的年度亮点、两院院士评选的“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7次)以及教育部/科技部评选的年度进展(6次)。2013年获欧洲物理学会菲涅尔奖,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香港求是基金会“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2014年获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三完成人),陈嘉庚青年科学家奖,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原子分子物理分会青年科学家奖;2019年获腾讯科学探索奖。


3.jpg


  彭承志,量子创新研究院/合肥实验室骨干研究人员,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物理学会会士。于1998、2005年先后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学士和博士学位,2005年-2007年在清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2009年在清华大学任助理教授,2009年至今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担任“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工程科学应用系统总师和卫星系统副总师。长期从事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实验研究,在大尺度量子物理基础检验和广域量子通信等领域开展了系统性和创新性的工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二)、首届陈嘉庚青年科学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美国科学促进会克利夫兰奖、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突出贡献者)、科学探索奖等荣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