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13日,机器科学家雁栖青年论坛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联合主办,中国科大、精准智能化学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本次论坛邀请了浙江大学麻生明院士、北京大学鄂维南院士(线上)、北京师范大学方维海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唐勇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张东辉院士、中国科大杨金龙院士、英国利物浦大学Andy Cooper院士出席。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魏志祥副局长、中国科大傅尧副校长、精准智能化学重点实验室李震宇主任等出席本次论坛。
杨金龙首先致欢迎辞。他指出,在科学研究范式变革之际,应该利用前沿科技赋能基础学科发展,并介绍了学校对基础前沿交叉领域学科建设和重大科技任务培育工作的长期支持情况。他希望本次论坛能够提供跨学科交流平台,推动基础学科与前沿科技间的交叉碰撞,助力物质科学研究走向精准化、智能化的新范式。魏志祥介绍了雁栖青年论坛的举办主旨和概况,指出本次论坛是为了凝聚领域内的顶尖学者与青年科学家、充分研讨开发机器科学家需要优先解决的科学问题与主要技术路径、推进国内外科技界对机器科学家的研究,并表达了对青年人才把握时代变革机遇、引领时代发展的期望。基金委杨俊林副主任表示,本次论坛对探索机器科学家研究方向、发掘基础学科在人工智能时代的研究机遇意义重大,希望与会专家畅所欲言、出谋划策,为基金委化学科学部的未来布局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罗毅教授和鄂维南院士分别做了大会主题演讲。罗毅在题为《机器科学家的挑战和机遇》的报告中介绍了机器科学家的发展历史,提出了机器科学家的未来发展方向,并指出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硬件和软件两个主要方面,通过寻求国内外合作,形成大规模智慧创制平台。鄂维南在题为《关于进一步推动AI for Science的一些想法》的报告中,指出了人工智能能够增强我们管理实验数据、应用基本原理的能力,提出了人工智能方法推动下一代工具建设的主要方向,并强调了各领域合作、共同构建科学研究的“安卓模式”的重要性。
本次论坛还围绕六个专题展开了报告和研讨:机器科学家;全球化的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人工智能助力科学,科学促进人工智能;可解释的人工智能模型;精准化学与智能计算;机器智能驱动的大科学装置。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院所的24名青年学者分别就机器科学家的算法研发、仪器创制、平台建设、具体应用等方面做了报告。与会专家们就人工智能与基础科学研究结合的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充分分享各自对研究领域的创新性思考、面临的挑战以及亟需解决的问题,一致认可了底层物理化学知识在数据和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范式中的重要性,达成了需要通过开放和透明的科学合作共同训练大模型、构建大科学装置的共识。
论坛还组织与会专家及领导们参观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主研发的机器化学家平台,讲解了机器化学家的工作流程和各组成部分,演示了该平台的全流程实验操作过程。
本次论坛的召开为精准智能化学与数据智能驱动的机器科学家等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就机器科学家发展的关键问题、目标、路径及趋势等方面展开研讨并达成了共识,对我国化学范式改革和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提供新闻宣传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