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关注

【绍兴晚报】200秒相当于6亿年 我国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比谷歌“悬铃木”快100亿倍

时间:2020-12-06 09:20:04 来源:绍兴晚报

  在一个特定赛道上,200秒的“量子算力”,相当于目前“最强超算”6亿年的计算能力。12月4日,《科学》杂志公布了中国“九章”的重大突破。


  这台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学者研制的76个光子(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原型机,是第一台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光量子计算机,推动全球量子计算的前沿研究达到一个新高度。尽管距离实际应用仍有漫漫长路,但成功实现了“量子计算优越性”的里程碑式突破。


  什么是“量子优越性”?


  量子优越性,是指在某个特定问题上,量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远超传统计算机。


  传统计算机将所有数据存储为0或1,而量子计算机利用量子力学的原理,可以允许一个物体同时处于多种状态,实行“并行计算”。正是因为这种能力,科学家认为,面对未来,量子计算机可能拥有的计算能力,传统计算机将望尘莫及。


  去年9月,美国谷歌公司宣布研制出53个量子比特的计算机“悬铃木”,对一个数学问题的计算只需200秒,而当时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顶峰”需要1万年,因此他们在全球首次实现了“量子优越性”。


  谷歌公司首席执行官孙达尔·皮柴说,此次成果在量子计算发展史上的地位,可媲美飞行史上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时成功的12秒首次试飞。


  “高斯玻色采样”又是什么?


  “九章”求解的问题名叫“高斯玻色采样”。它是一个计算概率分布的算法,可用于编码和求解多种问题。


  这有点像是小时候玩过的游戏——高尔顿板。小球从上端的口落下,每经过一个钉板,都有一半的可能从左边走,一半的可能从右边走,最后,当很多小球扔下去后,下面格子里的小球分布会呈现一定的统计规律。


  高斯玻色采样就是量子版本的高尔顿板,实际情况更为复杂,非常适合量子计算机来解决。小球变成了光子,钉板变成了分束器,若干个光子进入网格之后,经过分束器组成的干涉仪,最终分别在哪些出口被探测到,记录下来,就是一个采样。积累之后,光子数也会有一个分布。每一种采样结果都对应一个概率。全部可能的采样结果就构成输出态的态空间。


  实验显示,当求解5000万个样本的高斯玻色取样时,“九章”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传统超级计算机“富岳”需6亿年。


  “九章”的意义在哪里?


  就在谷歌公司宣布实现“量子优越性”后,传统计算机“顶峰”的研发者IBM公司表示质疑。他们认为,谷歌在用传统计算机模拟时优化水平不够。按照IBM公司的计算,传统计算机只需要2.5天,也可以得出与“悬铃木”同样的计算结果。这种质疑获得了业界认同。


  潘建伟团队表示,“量子优越性”实验并非一蹴而就的工作,而是更快的经典算法和不断提升的量子计算硬件之间的竞争,但最终量子计算机会产生传统计算机无法企及的算力。


  相比“悬铃木”,“九章”有三大优势。


  一是速度更快。虽然算的不是同一个数学问题,但与最快的超算等效比较,“九章”比“悬铃木”快100亿倍。


  二是环境适应性。“悬铃木”需要-273.12℃的运行环境,而“九章”除了探测部分需要-269.12℃的环境外,其他部分可以在室温下运行。


  三是弥补了技术漏洞。“悬铃木”只有在小样本的情况下快于超算,“九章”在小样本和大样本上均快于超算。


  距离普通人还有多远?


  当前,量子计算已成为全球各国竞相角逐的焦点。比如近期,欧盟宣布拟投资80亿欧元,研究量子计算等新一代算力技术。


  “量子计算机在原理上具有超快的并行计算能力,可望通过特定算法在密码破译、大数据优化、天气预报、材料设计、药物分析等领域,提供比传统计算机更强的算力支持。”潘建伟说。


  据了解,国际主流观点认为,量子计算机的发展将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研制50个到100个量子比特的专用量子计算机,实现“量子优越性”里程碑式突破。


  第二阶段,研制可操纵数百个量子比特的量子模拟机,解决一些超级计算机无法胜任、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问题,比如量子化学、新材料设计、优化算法等。


  第三阶段,大幅提高量子比特的操纵精度、集成数量和容错能力,研制可编程的通用量子计算原型机。


  目前,“九章”还处在第一阶段,潘建伟说,下一步,团队将在光子、超导、冷原子等多条技术线路上推进研究。


  2019年,提出“量子优越性”概念的物理学家约翰·裴斯基撰文评论谷歌公司的成果。他最初提出“量子优越性”时就问过,大规模量子计算究竟是非常非常困难,还是不可思议的困难?前者意味着还有几十年的路要走,后者意味着可能还要几百年。谷歌的成果让他相信,人类距离量子计算大规模应用已经不远。如今,“九章”取得的成果或许更能让他确信这一点了。


  “我对量子计算的前景非常乐观,世界上有很多聪明人在做这件事,包括我的中国同事们。”奥地利科学院院长、美国科学院院士安东·塞林格预测,很有可能有朝一日量子计算机会被广泛推广,“每个人都可以使用”。


  潘建伟、陆朝阳都是浙江东阳人。论文第一作者多为“90后”,最小的出生于1997年。


  取名“九章”,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著名数学专著《九章算术》。


  (综合新华社、《都市快报》)


  《绍兴晚报》(2020年12月05日)

  http://epaper.sxnews.cn/sxwb/html/2020-12/05/content_11958_3698333.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