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关注

【安徽新闻综合广播】解码生物奥秘的仿生材料“设计师”俞书宏(下篇)

时间:2020-06-21 11:19:10 来源:安徽新闻综合广播

  “我就喜欢看自然界比较美丽的东西,矿石、植物、动物……”


  打开俞书宏的微信朋友圈,你会发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里有各种形态的贝壳、栩栩如生的蝴蝶标本、颜色各异的矿石……


/uploads/image/2020/06/24/a0d3db4cb7b9423a6e3595f5f8336597.jpg


/uploads/image/2020/06/24/c10a829dcf9ba70ed68be0479d8ee81b.jpg


△俞书宏的微信朋友圈


  俞书宏团队成员管庆方:“老师经常在朋友圈分享很有意思的现象,开会也给我们带回来各种动植物、矿物的标本,回到实验室又指导我们去对它进行结构的解析。”


  俞书宏的研究成果,就诞生在这一次次对美的发现中。


  软体动物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创造了珍珠母等性能卓越的矿物材料。然而,如何仿生制备人工珍珠母,一直是世界公认的难题。十几年前,俞书宏带着团队向这一世界级难题发起了挑战。在漫长的实验过程中,俞书宏团队摸索出一种新的“组装与矿化”合成法,模仿天然贝壳珍珠层的形成过程,终于在2016年成功制备出人工珍珠母。这一研究成果在当年的《科学》杂志发表,被德、美等多国学者称赞为开创性的成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俞书宏:“最得意的(科研成果)可能就是我们几年前做的人工珍珠母,层状结构的材料,也就是前几年在基础上,慢慢的我们后来做的能够防火的人工木材,强度非常强的这种全生物质的仿真结构材料。”


/uploads/image/2020/06/24/6002ae792198b5f34ffc2705dd570ae2.jpg


△人工合成类北极熊毛的中空碳管气凝胶(CTA)的方法


  受北极熊毛发中空结构的启发,研制出新型轻质保温隔热材料;利用天然纤维素的结构,衍生制造出一系列致密又透气的新材料……如果说兴趣是俞书宏开启各种研究课题的开关,那么,“不跟风”“不畏难”,就是俞书宏对待科研一贯的态度。


  俞书宏团队成员刘建伟至今还记得,十三年前,俞老师在他研究生入学时说过的一番话。


  俞书宏团队成员刘建伟:“他引导我们做难的(研究),要坚持3~4年或者是更长一段时间,没有任何成果。那种跟随性的实验,别人发表论文了,你稍微改一下参数发表,俞老师是坚决不建议大家这样做的。”


  刘建伟读研时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力的“弱相互作用”。三年后,当他把论文提交给俞书宏时,俞书宏却鼓励他继续深入挖掘,因为部分实验数据还不够完整。


  俞书宏团队成员刘建伟:“他这样一说,我们半年时间就要再进去了。2010年,这篇(论文)在美国化学会会制上面发表出来,是我们化学类领域的一个最顶级的期刊了,等于发表其他的国家论文三篇,就是说我们可以博士毕业。”


/uploads/image/2020/06/24/7127c75b920f214f149fc8e7d59cff9b.jpg


△俞书宏团队成员在实验室


  俞书宏鼓励学生做原创性研究,允许他们犯错,也允许两三年甚至更久不出成果,却绝不允许他们走捷径。为了鼓励学生,他还设计了一款队服,简单的黑色T恤,背面印着两个公式,一个是1.01的365次方等于37.8,一个是0.99的365次方等于0.03,用意是提醒学生,每天多努力一点。


  俞书宏团队成员、中科大副研究员高怀岭:“如果你每天多努力一点点,一年下来所取得的成绩可能是超越性的,但是如果你每天放松一点点,一年下来损失了很多的机遇。我觉得他教会我们的不光是科研,更重要的是做人做事。首先就是脚踏实地,其次就是这种坚持。”


  安徽台评论


  “潜心立德树人,执着攻关创新”。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的18年里,俞书宏特别重视人才培养,尤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习惯。由他培养的博士超过了80人,其中,多人获得过全国优秀博士生论文、中科院优秀博士生论文、中科院院长特别奖。


/uploads/image/2020/06/24/1939bbc58b9485343b0ea3fa7a414c9d.jpg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俞书宏


  如果说,科技创新需要后继有人,那么科研的精神更需要传承。执着勤奋、脚踏实地、不畏困难……这不仅是俞书宏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最珍贵的品质,也是他作为一名老师留给学生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安徽新闻综合广播2020年06月20日

  https://mp.weixin.qq.com/s/mnk04Npdf0EOm18W-UhYuw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