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新闻

我国家实验室在硒材料合成及其电化学储氢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时间:2006-04-10 06:49:00 来源: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http://www.hfnl.ustc.edu.cn

  纳米结构的可控制备与性能调控是纳米材料的重要研究方向。在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纳米材料与化学研究部谢毅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已先后在气相沉积法制备硒纳米带、纳米网格结构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Adv. Mater. 2004, 16, 649-653;Adv. Mater. 2003, 15, 1914-1918)。最近,他们开展的纳米结构的可控合成及形貌与性能相关性研究又获得新的进展。
  该课题组发展了一种可见光辅助光热化学合成的新方法,成功地控制合成了微米管状、亚微米棒状、梭形纳米棒状、刺猬状纳米棒组装体等不同形态的特殊硒材料,研究结果表明硒材料形貌与结构对其电化学储氢性能有显著影响,如硒亚微米管的电化学储氢性能明显优于梭形纳米棒。论文受到国际著名化学期刊Angew. Chem. Int. Ed.的好评,并将发表在该刊4月10日出版的第16期上。
  此前,该课题组首次一步合成了长度大于100m的硒管,并发现这种超长硒管有较好的电化学储氢性能,其放电容量达265mAh/g。本工作的意义还在于将电化学储氢材料的研究从层状结构拓展至链状或准层状结构的材料上,相关工作发表在J. Phys. Chem. B 2005, 109, 22830-22835上。该组还发展了生物分子辅助合成法,可以在温和条件下一步合成单晶硒纳米线和纳米带,并发现其生长机理不同于通常的球线转换过程。他们提出并在Nanotechnology(2006, 17, 385-390)杂志上发表了新的片碎裂机理,论文发表不久就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被评为该杂志的TOP 10 论文。
  谢毅教授领导的课题组还将有关特殊纳米结构的电化学储氢性能的研究系统地扩展到金属硫化物材料。例如,他们发展了生物分子辅助合成法成功制备出新型多孔海绵状Ni3S2纳米结构。这种新型多孔纳米结构显示出优良的储氢性能,其电化学容量达380 mAh/g,相当于1.4 wt%单壁碳纳米管的储氢量。通过调控反应条件,还得到了片状多孔结构、片层堆积的薄膜结构、密堆积小球状等Ni3S2产物,其不同的电化学储氢性能进一步展示了材料形貌与结构对性能的影响。该工作受到Chem. Eur. J.审稿人的高度评价,发表在今年第8期上(2337-2342页)。最近该组还将生物分子辅助合成法拓展到其他硫化物的有序结构,相关工作将很快发表在J. Phys. Chem. B上。
  上述系统研究在利用化学法实现对纳米材料的剪裁以及面向能源需求的纳米科学研究领域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