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 | 有机晶体的研究 |
报告人 | 胡文平 教授 |
报告人单位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天津大学 |
报告时间 | 2017-01-11 |
报告地点 |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九楼会议室(9004) |
主办单位 |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
报告介绍 | 报告摘要:
报告将包括场效应晶体管(FETs)的发展历史与重要意义、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s)与无机半导体晶体管的区别及其独特优势以及该领域在实际应用中有待解决的难题。FETs是利用控制输入回路的电场效应来控制输出回路电流的一种半导体器件,它是现代微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及信息科学等研究领域的基石。导电高分子的发现为OFETs的制备提供了可行性。高分子材料中共轭双键的π-π堆积作用使p轨道电子离域,电子可以在整个高分子链段间穿梭,这成为了有机半导体高分子器件及打印电子学等领域的理论基础。OFETs具有分子可控设计合成的特性,有望在2020年前后以单分子半导体器件的形式代替传统单晶硅材料,使器件加工精度提高到新的水平,从而使摩尔定律得以延续。此外,OFETs在柔性电极、RFID以及大面积电路制备生产等领域也逐渐显出优势。OFETs由多种材料组成,因此材料的界面问题是研究热点之一,其对迁移率的影响十分明显。通过分子的紧密堆积可以有效提高器件的迁移率,目前有机半导体器件的迁移率已经达到多晶硅的水平。
报告人简介:
胡文平,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天津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993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化学化工系,1996年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在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的资助下,赴日本大阪大学太阳能化学研究中心工作;2001年,在德国洪堡基金的资助下赴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第一物理研究所工作。2003年4月加入日本电话电讯株式会社(NTT),同年9月底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归国。
主要从事有机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的研究,在新型有机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凝聚态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光电器件的应用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发表SCI论文390余篇,其中Chem. Rev. (2篇),Chem. Soc. Rev. (5篇),Acc. Chem. Res.(1篇),Adv. Mater.(56篇),J. Am. Chem. Soc.(17篇),Angew. Chem. Int. Ed. (2篇),PNAS (1篇),Phys. Rev. Lett.(1篇),Nat. Commun. (3篇), 被SCI引用约11,000次(H因子=56)。获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