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 | 功能介孔材料界面组装工程及其应用 |
报告人 | 赵东元 院士 |
报告人单位 | 复旦大学 |
报告时间 | 2016-10-29 |
报告地点 |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一楼科技展厅 |
主办单位 |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
报告介绍 | 报告摘要:
自从功能介孔材料问世以来,引起了人们广泛兴趣。其特殊的介观结构和性质,超高比表面,超大的孔容,大而均一可调的孔径,在石油裂化、催化、吸附、分离等方面,尤其是生物药物传递、检测、诊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我们将围绕功能介孔材料的发展,重点介绍了一种采用两亲性表面活性剂、嵌段共聚物模板法合成高度有序的新型功能介孔材料及其在载药、荧光检测等方面的应用。首先我们将介绍最近发展的几种新的合成方法,包括双液相法、溶剂挥发聚集组装法和界面驱动的定向排列法。由此可以制备的一系列新型有序功能介孔材料,包括介孔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铁和介孔碳材料。所得到的有序介孔聚合物具有大而均匀的介孔孔道(> 3.0 nm),高的比表面积(~ 1150 m2/g)、大的孔容(1.5 ~ 3.5 cm3/g)、开放的骨架结构。我们也发展了动力学控制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壳-核结构的功能介孔氧化硅、碳球、半球,“双面胶”结构非对称介孔球颗粒。我们并将该方法扩展到多级有序的介孔沸石和磁性沸石材料的合成。所得复合分子筛具有“梯度”酸性分布的特点,在加氢裂化反应中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
报告人简介:
赵东元教授,1963 年出生于沈阳市。1980年考入吉林大学化学系,1984年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87年获吉林大学化学系理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吉林大学和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物理化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1993 ~ 1994年在以色列魏兹曼科学院化学物理系做博士后。1995 ~ 1996年在美国休斯顿大学化学系做博士后。1996 ~ 1998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材料系和化学系做博士后。1998年12月复旦大学教授;2000年入选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2007年被增选为中科院院士。2010年被增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院士。
主要从事沸石分子筛、纳米介孔材料合成、结构和在催化、电池、生物、水处理等能源方向应用的研究工作。在国际重要刊物上发表SCI论文600余篇,获中国专利授权39项。论文被引用超过6万次(h index = 120)。曾获得200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08年TWAS化学奖;2008年国际介观结构材料协会奖;2009年何梁何利科学进步奖;2013年印度化学会Rao Award。被汤森路透社列为全球化学、材料两个领域高被引科学家;也被列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科学家;现任国际介观结构材料协会IMMA主席、国际刊物ACS Central Science编辑。曾任英国皇家化学会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主编,任十几种国际重要刊物如: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Chemistry-An Asian Journal、Chemistry of Materials、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等国际刊物的编委、顾问编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