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 学术报告

从敏化类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来源:
报告题目   从敏化类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报告人   方国家 教授
报告人单位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报告时间   2015-05-05
报告地点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9004室)
主办单位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
报告介绍
报告摘要:
太阳能是理想的清洁能源,寻找能够经济、高效地将太阳光转换成其它可利用的能源形式(如电能、化学能等)的新型功能材料一直是能源科学领域的研究核心。 几年前才发现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以其独特的物理性质、醒目的光电转化效率、诱人的工业应用前景等特点,在国际上迅速掀起了巨大的研究热潮。低温及结构简单并进而导致低成本是工业界始终不渝的追求。发现了一种简单结构无空穴阻挡层的碘-氯体系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并对其工作机制及物理性能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基于半导体界面工程及能带理论,研究人员采用紫外臭氧表面处理和氯元素界面钝化这两个关键技术,首次在一种无空穴阻挡层简单结构的钙钛矿电池上取得了高的开路电压和高的光电转化效率。这一技术打破了传统高效太阳能电池通常需要空穴阻挡层的惯例,该结果对理解钙钛矿电池的工作机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研究人员通过这样一个极其简单的电池结构也取得了很高的光电转化效率,同时电池的制备温度不高于一百摄氏度适合于塑料等柔性基底,这为低成本钙钛矿电池的大批量、卷对卷工业化生产打下了基础,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报告人简介:
  方国家,分别于1996年和2001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3年在清华大学集成光电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博士后。分别于1996~1997,2003年至20004年在英国帝国理工访问工作,2003年至今在武汉大学工作。2003年获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其有关钙钛矿薄膜光伏电池方面的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刊物。研究领域是能源材料与半导体器件(包括光伏电池、电致发光等材料与器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