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招生就业 > 招生培养

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时间:2007-09-21 00:28:00 来源:研究生院

一、培养目标

  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必须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特别要注重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本要求是:
  1、研究生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具有集体主义观念;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应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较强的实际工作的能力;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应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能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研究方向

  具体见各学科。

三、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

  根据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要求,我校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实行弹性学制,课程体系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模式:
  1、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
  通过硕士研究生招生统考或免试推荐、分流等形式,取得我校硕士研究生或硕博连读研究生资格者,攻读硕士学位一般需2~3年。研究生在申请硕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低于35分。学分具体分布如下:

课程类别 课程 学分
公共必修课 英语,政治Ⅰ 7
基础课 一级学科、学科群通修课和(或)二级学科基础课程(3—4门) ≥11 ≥26
专业课 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专业课程(其中跨学科、专业课程至少2学分)  
必修环节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2

  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一般需5~6年(包括硕士阶段),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7年。
  研究生在完成硕士阶段有关学位课程要求的基础上,若通过博士生资格考核,即取得博士生资格。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低于45分(一般应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二个学年内完成,其中博士层次课程不低于8学分)。学分具体分布如下:

课程类别 课程 学分
公共必修课 英语,政治Ⅰ,政治Ⅱ 11
基础课 一级学科、学科群通修课和(或)二级学科基础课程(3—4门) ≥11 ≥30
专业课 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专业课程(其中跨学科、专业课程至少2学分)  
必修环节 专业综合知识答辩,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4
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0

  公共必修课的开课和考试由研究生院统一组织。英语课、政治课考核成绩通过方可申请学位(每个学生最多有三次参加基础英语过关考试的机会)。
  基础课的开课和考试由各院、系组织。学生基础课加权平均成绩需达到优良(不低于75分),其中每门课的考试成绩合格(不低于60分)方可申请学位。
  专业课的开课和考试由各院、系组织,学生考试成绩不低于60分为合格。
  对于本直博研究生的培养,按照硕博一体化的模式进行。对于交叉学科研究生的培养,原则上应按所在学科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行,但对于某些特殊的交叉学科,其制定的研究生培养计划必须经相应学科学位分委员会讨论认可,并报研究生院培养办备案。

  2、普通博士生培养模式
  对于已取得硕士学位,通过我校博士生入学考试者,获得博士学位一般需3~4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低于10分(其中博士层次课程不低于8学分)。学分具体分布如下:

课程类别 课程 学分
公共必修课 英语、政治Ⅱ 4
基础课或专业课 本学科基础或专业课程 ≥4
必修环节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2
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0

  公共必修课(英语和政治)、专业课(博士层次)的成绩要求同前。

四、课程设置

  公共必修课:

FL05301 研究生综合英语(2) FL05302 日常交流英语(2)
FL05303 学术交流英语(2) FL06301 科技论文写作(2)
PS05101  自然辩证法概论(2)   政治Ⅰ(3)
PS0510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
PS06101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2) 政治Ⅱ(2)

  公共选修课:

FL05201 日语(上)(2) FL05202 日语(下)(2)
FL05203 德语(上)(2) FL05204 德语(下)(2)
CS05170 数据库与事务处理(3) GE15229 环境样品分析方法(3)
GP15218 现代计算机与网络应用(3) IN05301 多Agent系统(2)
LB05201 前沿科学信息分析与研究(2) LB05202 电子信息检索(2)
PE04001 羽毛球(2) PE04002 乒乓球(2)
PE04003 国际体育舞蹈(男)(2) PE04004 国际体育舞蹈(女)(2)
PE04005 网球(2) PE04006 排球(2)
PE04007 篮球(2) PE04008 足球(2)
PE04009 传统养生(1) AT04001 设计素描(2)

  必修环节:
  1. 开题报告(2学分)
  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本人主攻研究方向的历史和现状,并结合研究课题,确定自己的学位论文题目并进行论文开题和方案论证,填写正式的开题报告,说明选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目前研究现状、完成课题的条件和可行性、课题实施方案、研究的创新点、预期的进程等,并在学科点内进行口头报告和答辩。
  硕士生开题报告评审组应由3~5名本学科、专业和相关学科、专业的教授或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博士生开题报告评审组应由3~5名本学科、专业和相关学科、专业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开题报告的评议结果为通过或不通过。通过,计2学分。
  对评议通过的开题报告,研究生应根据评审小组的意见进行修改,经导师审阅后,交系(院)研究生教学秘书保存。研究生院定期组织专家小组对开题报告进行抽查。不通过者必须在3个月内再次进行开题报告。第二次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仍未通过者,将终止其学籍。研究生在申请学位时提交的学位论文,其研究方向与主要内容应与开题报告基本一致。论文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变动时,必须重新进行开题报告。
  2. 专业综合知识答辩(2学分)
  对于欲硕博连读的研究生,在第三学期末至第四学期末,必须进行一次专业综合知识答辩(Comprehensive Oral Presentation),以考核其专业综合知识水平及能力。该答辩作为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必修环节,是博士生资格考试的组成部分。
  专业综合知识答辩一般采取专家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由各院、系组织进行。答辩小组成员一般应由3~5名本学科、专业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答辩通过,计2学分(若不通过,允许再有一次答辩的机会,时间间隔由院、系决定)。
  3. 博士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每位博士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一次本领域较高级别的国内学术会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者同样被视为符合必修要求),并在会议上进行论文交流,会后要提交总结报告。博士生需将经导师签字确认的总结报告及会议正式邀请函复印件交所在院系教学秘书审核留存。
  博士生参加国内学术会议的经费原则上由导师支付。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者可参照《中国科技大学博士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资助基金暂行管理条例》的规定申请部分资助。
  基础课和专业课:
  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设置具体见各学科。所有课程的教学内容介绍见《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设置中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1、研究生英语课免修规定
  (1)研究生基础英语
  每位硕士研究生在入学后规定的时间内,可以获得一次申请免修基础英语课程——“研究生综合英语”的资格。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免修:
  ·托福成绩不低于570分(新托福成绩不低于100分,成绩取得的时间在研究生入学前两年内,方为有效);
  ·雅思成绩不低于6.5分(成绩取得的时间在研究生入学前两年内,方为有效);
  ·国家英语六级考试成绩不低于425分或通过(成绩取得的时间在研究生入学前两年内,方为有效);
  ·通过研究生院组织的入学过关考试(开学初9月份将举行一次)。
  符合前三个免修条件的同学必须出示相应成绩证明原件,成绩取得的时间以证书填发时间为准。研究生入学后取得的托福、雅思、六级考试成绩不再作为免修参考条件。未获得免修资格的学生必须选修研究生综合英语课程以获得相应学分。
  (2)科技论文写作
  我校研究生若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英文学术期刊(或正式出版的国际会议论文集)发表(或被接收发表)一篇约2000 words的英文学术论文,经导师书面确认论文真实性及英文水平后,即可申请免修科技论文写作课程。
  研究生可凭导师签字确认的英文论文抽样本或期刊正式接收函及论文原稿,至研究生院培养办提出免修申请。培养办审核同意后,即认定为科技论文写作课通过,给予相应学分(2学分)。
  研究生在选修该门课程前或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均可提出免修申请。
  2、“本研衔接课程”
  我校在新修订的培养方案中将本科生课程与研究生课程贯通设计,按照课程的学科属性分类管理,根据课程的知识结构分层设置,本科阶段由通修课程、学科群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高级课程四个层次组成,在此之上是相应学科的研究生课程(基础课和专业课),由此形成了“本研贯通”的课程体系。我校本科生可在完成本科学业的基础上,根据需要选修研究生课程。
  为鼓励学科交叉和强化部分研究生的基础知识,某些本科高级课程(本科高级课程是在我校课程体系中知识层次编码为4的课程)可作为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过渡衔接部分(简称“本研衔接课程”),此类课程在本科和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具有相同的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和教学大纲。
  如果学生在本科阶段已经通过本研衔接课的考核,且所取得的学分已计入本科毕业所需学分的,则在研究生阶段,不计入研究生课程学分,学生需选修其它研究生课程以达到研究生培养要求;所取得的学分未计入本科毕业所需学分的,可在取得我校研究生入学资格后,计入研究生课程学分。
  3、补修课程
  对于跨学科考入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以及在招生考试时已被认为基础理论或专业知识有某些缺陷、需要入学后进行适当补课的研究生,都有必要补修有关的课程。这些课程(补修课)可以是比本人目前所攻读的学位低一级学位的课程,并需进行考核,成绩合格的可记非学位要求课程学分。
  4、跨学科课程
  研究生应至少选修一门跨学科或跨专业的课程。理工科类研究生选修文科课程,所有研究生选修体育类课程取得的学分不计入申请学位要求课程学分。

五、科研能力要求

  1、研究生应了解所从事的研究方向的发展动态,熟悉相关文献;
  2、研究生应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科技文献,初步具备写外文论文及进行口头报告的能力;
  3、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作学术报告,听学术报告、讲座,参加学术会议等);
  4、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在申请硕士或博士学位前,必须满足相应学科学位分委员会规定的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具体见《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参考指南》。

六、学位论文要求

  对学位论文的撰写要求参照研究生院有关规定。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前必须进行开题报告和方案论证,说明选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目前研究现状、完成课题的条件和可行性、课题实施方案、研究的创新点、预期的进程等,并在学科点内进行报告,经导师和开题报告评审组组长签字通过。
  学位论文的评阅与答辩等要求可参照《中国科技大学学位授予实施细则》。

  注:本培养方案从2007年入学的研究生开始实行,2007年之前入学的学生也可参考。

    说明:本网公布之培养方案仅供参考,相关信息以研究生院印发书面材料为准。

相关文章